• 觀點
  • 2025-7-15

MBMC 知識庫:什麼是美國存托股證,如何發行?

美國存托股證(ADR)全解析

美國存托股證(American Depositary Receipt, ADR)是美國存托銀行發行的可轉讓憑證,代表著非美國公司的股票,能讓美國投資者藉助美元交易,間接持有外國公司的股權。下面將從概念、特點、注意事項及實務案例幾個方面進行解讀。

一、核心概念與運作機制

ADR 本質上是跨境投資的橋樑。其運作流程為:外國公司把股票託管到本國的銀行(即託管銀行),美國的存托銀行(像摩根大通、花旗等)依據這些股票發行 ADR,使其在美國市場流通。每份 ADR 對應一定數量的基礎股票(兌換比率由存托銀行確定),比如阿里巴巴的 ADR 在 2019 年就將每份 ADS(美國存托股份)對應的普通股從 1 股調整為 8 股,這樣一來,投資者就能以更低的單位價格參與交易。


ADR 的發行方一般是外國公司,但必須經過美國證監會(SEC)註冊。按照上市標準的不同,ADR 分為三個等級:


  • 一級 ADR 僅在 OTC 市場交易,監管要求較為寬鬆,例如騰訊的 ADR(代碼末尾帶 Y);

  • 二級 ADR 可以在紐交所或納斯達克上市,不過不能發行新股;

  • 三級 ADR 允許公開發行新股,而且要符合美國本土上市公司的披露要求,像阿里巴巴(BABA)、京東(JD)都採用這種類型。

二、主要特點解析

ADR 以美元計價,交易時間和規則都與美股一致,這大大降低了美國投資者的跨境交易成本。比如,2025 年小鵬汽車的 ADR 因為麥格理將其評級上調至「跑贏大盤」,單日交易量大幅增加,體現出了其流動性優勢。另外,ADR 可以通過普通券商賬戶進行買賣,不需要額外開設海外賬戶。


股息以美元支付(由存托銀行代扣稅費),投票權則由存托銀行代理行使。以交銀國際為例,它會對 ADR 持有者收取股息金額 1% 的代收費用(最低 12 美元),同時每年按持倉數量收取每股 0.01-0.05 美元的託管費。不過需要注意的是,部分公司可能由於跨境流程的延遲,導致股息到賬時間較長。


對於外國公司來說,ADR 是進入美國資本市場的高效方式。阿里巴巴在 2014 年通過三級 ADR 上市,募資 250 億美元,創下了全球最大的 IPO 紀錄,同時也提高了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。此外,ADR 還能吸引對沖基金、養老金等機構投資者,優化公司的股東結構。


ADR 的價格受到基礎股票(以本地貨幣計價)和美元匯率的雙重影響。例如,某歐洲公司的股價上漲了 10%,但歐元對美元貶值了 5%,那麼 ADR 持有者的實際收益可能會縮水到約 4.5%。同時,美國證監會(SEC)近年來加強了對中概股的監管,2025 年打算修訂「外國私人發行人」(FPI)的定義,要求披露更多信息,這可能會增加企業的合規成本。

三、投資注意事項

除了交易佣金,ADR 持有者還需要承擔託管費(比如交銀國際按年末持倉市值的 0.05% 收取,最低 100 港元)、股息預扣稅等費用。根據中美稅收協定,中國居民的股息稅率為 10%(非協定國為 30%),而資本利得稅暫時免徵。舉個例子,若某投資者持有 1000 股 ADR,每年的託管費可能達到 25 美元,長期持有需要關注這些累積成本。


瑞幸咖啡因為財務造假,在 2020 年被納斯達克摘牌,其 ADR 轉到 OTC 市場交易,股價從最高的 51.38 美元跌到 0.5 美元,流動性幾乎枯竭。這類事件提醒投資者:即便公司重組成功(比如瑞幸在 2022 年完成債務重組),ADR 的市場認可度也可能長期受到影響。


部分外國公司採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(IFRS),這與美國 GAAP 存在差異。比如,某德國公司可能因為對研發費用進行資本化處理,導致財報數據與美國標準不一致,這就需要投資者自行對比調整。另外,SEC 要求三級 ADR 公司提交 20-F 年報,其內容複雜度比本土公司的 10-K 報告要高。


地緣政治事件可能會直接對 ADR 造成衝擊。例如,2025 年 SEC 打算收緊 FPI 定義,如果某中概股被重新歸類為「國內發行人」,就需要按照美國標準調整治理結構,這可能會引發股價波動。投資者需要關注中美監管合作的進展,比如審計底稿跨境審查的常態化程度。

四、典型案例深度解析

案例 1:阿里巴巴(BABA)—— 三級 ADR 的典範

2014 年,阿里巴巴選擇以三級 ADR 的方式登陸紐交所,避開了直接上市的複雜程序。存托銀行花旗集團通過託管其開曼群島註冊實體的股票,發行 ADS(每份對應 8 股普通股)。上市首日,股價上漲 38%,市值突破 2300 億美元。截至 2025 年,其 ADR 仍是中概股市值最大的標的,日均交易量超過 5000 萬股。三級 ADR 適合已經具備國際影響力的企業,但它的高融資規模也意味著要受到更高的監管關注,需要持續滿足 SEC 的披露要求。

案例 2:瑞幸咖啡(LKNCY)—— 財務造假引發的退市危機

2020 年,瑞幸自曝存在 22 億元的虛假交易,其 ADR 單日暴跌 75%,最終被納斯達克摘牌。SEC 以「損害公眾利益」為由啟動退市程序,其 ADR 轉到粉單市場交易,流動性幾乎消失。投資者通過集體訴訟獲得 1.875 億美元賠償,公司重組後雖然恢復了運營,但 ADR 價格僅為峰值的 1%。這個案例凸顯了 ADR 的法律風險 —— 即便公司業務有所復甦,聲譽的損失也可能導致其長期價值縮水。

案例 3:小鵬汽車(XPEV)—— 技術驅動型公司的 ADR 價值重估

2025 年,麥格理將小鵬 ADR 的評級從「中性」上調至「跑贏大盤」,目標價為 24 美元(漲幅 7.9%),主要是基於其季度財報顯示出研發投入轉化效率有所提升。與傳統製造業的 ADR 不同,科技公司 ADR 的估值更依賴技術迭代的速度。小鵬通過發布符合國際標準的 ESG 報告,增強了美國投資者對其長期競爭力的信心,這也反映出 ESG 因素在 ADR 定價中的權重逐漸上升。


ADR 作為跨境投資的重要工具,既為外國公司提供了美元融資的渠道,也為美國投資者打開了全球市場的大門。不過,它的價值受到匯率、監管、公司治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。投資者需要重點關注費用結構、稅收政策以及標的公司的合規性,同時結合自身的風險偏好,選擇適合的 ADR 類型。對於發行人而言,三級 ADR 雖然能帶來較高的融資規模,但需要承擔和美國本土公司相當的披露義務,因此要權衡國際化帶來的收益與合規成本。